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农担圆桌会 | 2021年8月期

农担圆桌会 | 2021年8月期

来源:国家农担联盟公司   时间:2021-09-01 15:37:03

江苏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联合发文推广常州农担经验

近日,江苏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关于推广常州市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做法经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在推进全省农担工作过程中,常州市通过建立农业融资担保应急转贷资金池、健全农担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开展精准服务便捷服务、对合作金融机构开展考核等方式,提升农担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借鉴。要充分认识农担体系建设对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多元化投入机制的重要意义。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本地农担工作。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农担工作的支持,努力推动将农担工作列入当地支农工作考核体系。要加快健全农担服务网络,稳步推进农担分支机构建设,打通服务基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要突出农担支持重点,创新业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要加快建立健全涵盖域内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应担尽担和贷款发放力度。要强化风险管控,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提高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

 

 

厦门农担落地首批 “整村授信”批量担保业务

 

为深入贯彻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战略,满足更多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日前,在厦门市财政局、金圆集团的指导下,厦门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旗下厦门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厦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翔安区下许社区居委会合作落地首批“整村授信”批量担保业务。

相比从申请、受理、签约到最终放款要5–8周时间的传统单笔业务,厦门农担通过“整村授信”批量担保业务在短短一周内帮助5家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贷款超400万元。该业务品种大幅缩短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获贷时长,有效加速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资金投入生产。此举充分发挥了厦门农担解决厦门市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的专业优势,显现了政银担合作机制效用,是厦门农担用实际行动推动“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有力举措。

 

 

浙江农担与磐安县政府签订乡村振兴“政银担”集成创新试点战略合作协议

 

8月12日,“政银担”合作启动签约仪式在磐安县举行,浙江省农担公司与磐安县政府签订乡村振兴“政银担”集成创新试点战略合作协议。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沈江平、省属企业党史学习教育第一巡回指导组组长徐小丰、省银保监局普惠处处长钱伟,磐安县委副书记、县长金艳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围绕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深化政银担合作,建立完善基层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支持磐安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共享,精准助力磐安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农担与阳江农商银行合作推出的“农担贷”首笔贷款落地

 

近日,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农担公司”)与阳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江农商银行”)联合推出的首笔“农业担保合作贷款”业务正式落地,由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小微企专营中心进行贷款发放,省农担公司进行全额担保,有效地解决农户急用资金的难题。

“集合保—见贷即保”业务,是省农担公司与全省农商银行为优化银担合作流程和提高担保效率,联合推出的助农贷款新模式,即省农担公司对相关合作农商银行审批通过的10-50万元信用贷款业务直接进行承保。阳江农商银行首笔农担贷款业务从受理到放款不超过48小时,实现农用贷款精准、高效投放。新业务模式的陆续落地,是近年来省农担公司有力推动“三农”贷款方式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省农担公司通过对银担合作业务模式的改革和优化,有效地缓解了省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与阳江农商银行首笔业务落地,也是省农担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省财政厅“两全”工作目标,加大银担合作力度、创新银担合作模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大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广度和力度,助力阳江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辽宁农担打造35个“担保亿元县”

 

辽宁农担公司成立5年以来,坚持政策性定位,支持县域农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杠杆作用,担保业务“亿元县”大量涌现,农业担保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保障“三农”投入的重要政策工具。截至2021年7月末,担保业务覆盖全省(除大连市)13个市、83个县 (市、区)、982个乡镇(街道)。支持42485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带动就业14.1万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27.7万人,间接扶持769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9664名客户首次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支持,有效降低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门槛,直接节约融资成本7.1亿元,政策性作用明显。

公司在全省打造35个“担保亿元县”。东港市累计担保金额达到15.9亿元;辽中区累计担保金额达到8.6亿元;海城市、兴城市、桓仁县、宽甸县、彰武县、凤城市、阜蒙县7个县(市)累计担保金额超过5亿元;西丰县、新民市、昌图县、义县等8个县(市、区)累计担保金额超过3亿元;绥中县、盖州市、新宾县等18个县(市、区)累计担保金额超过1亿元,公司支持县域农业促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湖北农担十堰市分公司与十堰农商行“农担兴农贷”业务合作协议成功签约

 

8月6日,湖北省农担公司十堰市分公司与十堰市农商银行举行了“农担兴农贷”业务合作签约仪式。此次成功签约,标志着省农担公司和全省农商银行系统业务合作新模式率先在十堰地区展开。

全省农商银行与省农担公司在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服务理念上高度契合,长期以来,农商银行作为省农担公司合作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双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十堰地区农商银行的业务量更是占十堰市分公司业务总量的65%。此次签约的“农担兴农贷”业务,是双方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经过详细调研论证和深入沟通对接后,创新开展的担保业务合作模式,突出了覆盖面广、效率高、费率低的优势,该模式的推行不仅通过风险补偿机制为农商行解决了部分业务风险,还将有效提升业务规模,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具有重大意义。

 

 

湖南农担采取“三化”措施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湖南农担坚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从严从快从紧从实从细”防控要求,在做好全员防疫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服务全省农业产业发展金融“助推器”作用,采取“三化”措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油”。

一是快速开辟便利化通道。第一时间下发《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业务发展各项工作的通知》,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临时采取视频尽调、非现场搜集资料、容缺受理等方式,确保业务正常开展。对于实施封控地区的到期项目,积极协调银行开展展期、续保,确保经营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

二是实施属地化授信审批。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立足实际,重塑制度,优化流程,将100万元(含)以下项目的授信审批和300万元(含)以下项目的核保放款授权市州分公司,80%的项目不再需要到驻长沙的总部办理核保放款和审批,项目平均办理时限缩短3-5天。

三是推进业务办理线上化。在公司担保业务信息系统支撑下,上线电子合同,合同签署由“面对面”签署改为在线签署。实施电子收费,客户缴费不用再跑银行。推广“微农贷”纯线上业务模式,解决小微农业项目融资需求,当前已完成审批67个项目、1812万元,已快速放款14个项目、392万元。提速“新农直通车”,加大引流获客,加快办理效率,共计受理“新农直通贷-惠农担”项目790个、76246万元,完成放款项目174个、17203万元。

 

 

黑龙江农担与省工商银行联合发起设立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实践站

 

8月6日,哈尔滨市宾县宾西镇朝阳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座谈会暨乡村振兴金融实践站挂牌仪式通过视频方式举行。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黑龙江农担公司等单位有关领导参加会议。乡村振兴金融实践站是利用保险保障、低成本贷款、保价卖粮办法直接对接农民客户,实现金融精准服务。

“政银担”合力为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建立乡村振兴金融实践站,是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举措。龙江农担将充分发挥分支机构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金融实践站将陆续在省内铺开。

 

四川农担担保业务突破300亿元大关

 

四川农担成立以来,坚守主责主业,着力发挥功能作用,业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成效初步显现。截至7月底,公司担保业务突破300亿元大关,对资本金的放大倍数超过13倍。

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做大业务量。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聚焦急难险重任务,加大担保资源投放。大力支持粮食生产、生猪保供项目融资,凡符合条件的,做到应担尽担,提供担保融资超过50亿元;支持贫困地区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提供担保融资超过15亿元,带动1.3万余户、超过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90%以上担保资源投入到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融资项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出台九条措施,全面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农业产业复工复产;推出专项产品缓解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难题,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扩大区域覆盖中做大业务量。持续推进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扩大服务范围。在21个市(州)设立了分(子)公司,在重点农业县(市、区)设立了办事机构,初步建成贴近主体、紧密可控、运行高效的服务体系。优化担保资源区域投放,重点向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扩大业务覆盖范围。截至目前,公司担保业务已覆盖了四川所有县(市、区)。

在解决融资难题中做大业务量。公司紧盯融资难题,力破堵点、痛点,让老百姓“想来担、愿来担”。改变传统以抵质押物为主的融资方式,以信用担保为主,降低融资门槛,让更多客户享受信贷政策;通过降担保费率、降贷款利率、省中间费用,着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让更多客户享受担保融资红利;减程序、减手续、少环节,提升信息化水平,着力提升担保效率,让客户在担保融资中享受更多便利。

在推动工作创新中做大业务量。摆脱对传统担保模式的路径依赖,确立“跳出担保做担保”新思路,破解担保公司在做“三农”小微客户中的“上量难”困境。推出“政银担”“银企担”“银担担”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合作的“多元化”;依托金融机构以及县、乡农业农村部门广开获客渠道,实现获客的“批量化”;分工负责开展项目尽调和审查,实现参与各方工作的“错位化”;细化、量化产品审查指标,实现项目审批“标准化”;开发与金融机构、政府相关平台互通的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担保办理“信息化”。

在做大业务量的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发展质量,在担保业务风险防控上,健全了从项目识别、审核到保后监管、不良项目处置和盘活的一系列制度,确保了公司稳健运行。截至2021年7月底,公司累计代偿率为1.1%。